繼搶注IP地址、域名后,網絡關鍵詞作為第三代互聯網資源,吸引著人們去注冊、投資,“錢元、w元,轉手變baiw、錢w”,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也充滿著陷阱。
事件一
據了解,夏奶奶從購買關鍵詞至今,前前后后的花費,有票據的就已經有48.6w元,懷疑自己遇上了連環騙局。
夏奶奶(化名)今年63歲,家住廣州番禺錦繡香江小區。11年,她在番禺鐘村做著地板買賣的生意。有一天,她接到了一個電話,自稱將舉辦“gj信息部、gj電子商務部、地區互聯網聯盟合作打造的‘互聯網g峰論壇’”,扶持線下的中小企業觸網。老太投資50w買了一堆“網絡關鍵詞”懷疑遇上了連環騙局
“會場設在一家五星幾豪華大酒店,來參加互聯網大會的人很多,大會主要說‘網絡關鍵詞’是gj工信部地區統一發售,很稀缺,要搶注。”周勤說,按照對方的說法,買了關鍵詞,一來,可以增加自家產品的曝光率;二來也是投資,無需自己打理,搜索平臺負責做推廣和優化,把關鍵詞打造成‘熱詞’,轉手就可以賣幾baiw元甚至上錢w元。
周勤并不懂網絡科技,但她心動了。“我從‘宜搜科技’公司買了‘復合地板’、‘地板超市’兩個關鍵詞,前者3w元,10年為期,后者6000元,兩年為期。一年之后,一分錢沒有賺到。又參加了‘zhong搜網絡’公司下的‘三搜’項目,花6w元買了‘地板超市’和‘旅游超市’兩個關鍵詞,三年為期,如果賺了錢,zhong搜與我利益分成為75%和25%,結果也沒有收益。”周勤說,“之后,為了加大宣傳,還要給錢做App、配套商城等。到現在為止,卻仍未能通過zhong搜搜索關鍵詞,找到我的產品網頁,對方說正在更新”。
如今,“網絡關鍵詞”維權微信群里,有著一bai多號人,他們經歷大多相似。而“購買”也僅僅是開端,接著,“程咬jin”陸續有來
事件二
四川wangxian生曾于2006年在另外一家公司以兩w元的jiage購買了關鍵詞“汽車配件在線”(這些關鍵詞企業往往共享客戶信息)。2013年10月,他接到馳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馳聯公司”)業務員電話,說他持有的關鍵詞有買家要花2億元向他買。
wangxian生將信將疑赴杭。馳聯公司的總監張某某和經理韓某某都出動了,說確實有買家出2億購買,前提是要給關鍵詞做個B2C商城才能轉讓。
接下來就是馳聯公司給wangxian生做B2C商城,收取10w元定jin。雙方約定等關鍵詞賣掉了再付剩下的10w元。
過了1個多月,B2C商城網站做好了(其實就是個空殼),而那個愿意以2億元收購wangxian生關鍵詞的“客戶”也無消息。
wangxian生怒氣沖沖找到“馳聯”,該公司說會繼續幫忙聯系轉賣的,如果賣不出去的話就幫他申請政府扶持jin,jin額至少2錢w。但申請的前提是要wangxian生把剩下的10w元xian付了。wangxian生就把剩下的10w元也匯了過去。
g價買“關鍵詞”都是編造的
想騙網站和APP制作費
wangxian生的受騙過程,和我們此前報道過的關鍵詞受騙套路一模一樣。那么,現在我們通過這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騙子公司看清他們的招數——
2013-2014年間,朱某某、wang某某、韓某某、張某某等幾人組建了馳聯公司,他們在開設馳聯之前都有過與“關鍵詞”開發相關的工作經驗。
騙局很簡單,招聘業務員,以虛構買家,可g價轉讓“關鍵詞”來騙取“關鍵詞”持有人的信任。騙取的是認證、包裝、開發等費用,業務包括APP、微信商城、五網合一、三網合一、3G詞認證等。
檢察機關發現,此次涉案的多為90后,入職后干一段時間也漸漸發現不對勁,但是看到一些業績好的員工能拿到超g提成,一個月能拿w把元,而“堅持”了下來。
我們之前也報道過“浙江天搜公司”,“杭州聚尚科技”,所謂的“手機行業門戶”、“移動搜索關鍵詞”、“地區名址”等,都有類似操作。
今年四月,杭州濱江公安分局也一舉搗毀了一個以推送“關鍵詞”名義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刑拘了犯罪嫌疑人8名。找到了80多名受害人,追回的贓款超過50w元。
gj工信部官網曾有過一個關于“關鍵詞”的申明,明確表示手機關鍵詞、3G關鍵詞、網絡關鍵詞、無線網址、信息名址等關鍵詞轉讓屬于市場行為,工信部從未對關鍵詞轉讓設立許可或備案條件,也不會對相關轉讓行為收取定jin。此類詐騙手段主要是以轉讓為誘餌,靠后期各類域名的注冊和申請,以及種種包裝來圈錢。
“網絡關鍵詞”是一類新興的網絡產品。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專門經營此類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并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鏈條。但圍繞“網絡關鍵詞”的注冊、優化、交易、轉讓等發生的詐騙案件數量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給gj和人民財產帶來嚴Z損失。
【62人詐騙8400w元】據北京市第一zhon高級法院統計,該院及下轄法院已經陸續審理了涉及網絡關鍵詞的詐騙案件5起。日前,該院公開審理了一起此類案件,這是新地區成立以來被告人數Z多的詐騙案件。
zhong網互贏公司62名員工在總經理的帶ling下,以公司名義在簽訂、履行關鍵詞網絡服務合同過程zhong,謊稱工信部下屬單位,虛構有他人搶注或有買家g價收購等事實,誘騙被害人在該公司完善關鍵詞網絡資源,購買付費業務,騙取錢款共計8400余w元。
6月14日,北京市第一zhon高級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宣判,按照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別判處石某等51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到二年不等的刑期,另外賀某等11人被定罪免刑。
此類詐騙的主要形式
一是“謊稱搶注促成交易”。銷售人員向被害人謊稱有其他人正在搶注其持有的關鍵詞的其他網絡資源,考慮到被害人是Z初注冊人,具有Uxian搶注該關鍵詞其他網絡資源的權利,故而為該關鍵詞的相關資源提供24小時保護,并勸說被害人完善關鍵詞資源,以提升其市場價值。
利用網絡關鍵詞詐騙的團伙受到法律懲罰
二是“冒充買家相互配合”。銷售人員向被害人表示其持有的關鍵詞具有市場價值,可以為其提供交易平臺。被害人同意后,銷售人員則將該客戶信息告知公司其他員工,其他員工冒充國內知名企業的負責人與被害人聯系,謊稱有意以g價購買被害人持有的關鍵詞,但要求被害人對關鍵詞進行網絡資源完善,否則無法收購。于是被害人與公司簽訂合同、支付價款,待關鍵詞完善后,被害人再次聯系“買家”時,“買家”并不兌現之前的購買許諾。
怎樣看待“網絡關鍵詞”
第一,理性看待網絡產品的價值。針對如網絡關鍵詞等網絡產品的投資存在較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投資者在投資理財過程zhong,應謹小慎微、防控風險,認真學習網絡關鍵詞的專業知識,理解網絡產品的價值主要來源于流量,有人訪問的網址才有價值。
第二,注意對交易對象的資質審查。投資者在簽訂合同時必須要求對方出示工商登記證書和相關資格證書等材料。目前,有多種途徑可以查閱公司的資料,比如通過工商局的網站或是直接到工商局查詢相關公司的基本情況,確保公司法人資格合法、手續齊全等。
第三,注意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在司法實踐zhong,很多被害人的信息都是被告人從其他網絡公司購買或者置換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zhong,不要隨意將個人信息透露給陌生人,及時銷毀用過的具有自己個人信息的票據、包裹等,避免信息外泄。
第四,發現被騙要理智應對。一旦發覺被騙或有被騙的可能,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采取過激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情況并配合工作,同時注意留存和收集證據材料,轉賬要留憑據,短信要截圖,通話要錄音。
第五,擇業時應盡注意義務。勞動者要選擇合法、正規的企業,從事符合法律規定的業務。單位員工如果發現單位從事違法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知道單位有違法行為但仍在單位工作的,在法律上屬于主觀故意明顯,將被視為犯罪的共犯。
延伸閱讀
什么是“關鍵詞”詐騙
“網絡關鍵詞”是指互聯網域名的搜索簡稱,可以理解為用于網站查詢的詞匯。網絡關鍵詞在互聯網上被申請注冊以后就專屬于申請人,具有該關鍵詞的網站在網絡搜索引擎zhong會Uxian顯示,市場需求與個體專有的特定關系決定了網絡關鍵詞的商業價值。例如:某人用字母“A”注冊了一個.com域名,即“A.com”,A就是這個域名的關鍵詞。一個關鍵詞可以注冊成多種網絡資源,如注冊為以“A”為名稱的微信公眾平臺、微博、“APP”、“B2B”、“B2C”、“O2O”等網絡資源。為關鍵詞注冊上述網絡資源被稱為“關鍵詞網絡資源的完善”,從理論上講,關鍵詞網絡資源越完善,其市場價值就越g。
近年來,很多人搶注各種網絡資源待價而沽,網絡資源要占用服務器空間,故需要通過擁有服務器空間的技術公司來注冊,因此從事這種業務的網絡公司近年來也逐漸增多。而我國目前沒有針對上述網絡資源開發服務收費標準的相關規定,因此,不同公司收費標準差距較大,整個市場處于運行失范的狀態。“網絡關鍵詞”本身并無合法、非法可言,犯罪分子惡意炒作其價值,作出能將關鍵詞在近期銷售的虛假承諾,謊稱有買家或者冒充買家購買,騙取客戶與公司簽訂合同,接受公司提供的服務并支付相應價款,這時才構成“網絡關鍵詞”詐騙。